海会配资 特朗普调停俄乌冲突?外交老兵警告:谈判中的“重大战术失误”
特朗普总统一向以“好大喜功”著称。这一次,他把视线投向了世界上最棘手的战场——俄乌冲突。特朗普表示,他要推动俄罗斯与乌克兰绕过停火协议,直接签署一份“全面和平协议”。 这听起来很特朗普:跳过繁琐的中间环节,直奔“历史性的伟大时刻”。然而,冷静的外交老兵们却摇头叹息。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前主席、资深谈判专家理查德·哈斯在接受采访时泼了一盆冷水: “排除停火,直接进入永久和平谈判,这是一个巨大的战术错误。” 外交老兵的警告 理查德·哈斯(RichardHaass)是谁?如果说基辛格是美国外交的“老狐狸”,那么哈斯就是另一个在无数复杂局势中摸爬滚打过的老江湖。他参与过塞浦路斯问题、中东局势、南亚冲突,还在北爱尔兰的《斯托蒙特宫协议》中扮演过关键角色。
换句话说,他见过太多冲突,也知道大多数冲突的现实逻辑:不是靠一纸条约立刻结束,而是靠缓慢、尴尬、但至少能让人喘口气的“停火”。 在他看来,特朗普的“大跃进式和平”就像是跳过早餐和午餐,直接要求来一顿国宴,结果很可能是饿死在半路上。 什么才是“停火”? 哈斯解释得很直白:停火就是让双方别打了,把部队隔开。它不解决任何领土归属,不涉及最终地位。它甚至可以非常简单—— “一分钟就能达成。” 听起来似乎有点“虚”,但历史上许多冲突都是靠停火维持下来的: 塞浦路斯的停火线已经存在50多年; 朝鲜半岛的停战协定撑了70年; 以色列和叙利亚自1973年以来,也基本保持在事实上的停火状态。 这些地方都没有迎来真正的和平,但至少避免了炮火连天。 哈斯的核心观点是:与其一边打仗一边空谈“最终和平”,不如先让人们不用每天担心死亡。 为什么普京不愿意停? 从表面上看,普京似乎比泽连斯基更“强硬”。哈斯解释,普京目前不愿意停火,是因为他觉得战争对自己更有利。
只要战斗还在继续,他就能向国内展示“俄罗斯在扩张”,还能把僵局的责任甩到泽连斯基头上。那什么时候普京才会考虑停火? 如果制裁更重,让俄罗斯经济更痛; 如果美国承诺长期军事支持,让他觉得打不下去; 或者战场局势真的让他看不到收益。 换句话说,要让普京“算不合算”,他才可能停。 乌克兰的尴尬 对乌克兰来说,停火同样是一把双刃剑。
一方面,他们迫切希望战争停下来,哪怕是暂时的,也能让经济重建、民众恢复正常生活。另一方面,他们又担心停火变成“事实上的永久分裂”——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就此永远留在俄罗斯手里。 泽连斯基的处境可以用四个字概括: 骑虎难下。 尤其是安全保障问题。加入北约的希望几乎破灭,西方给的承诺又让人想起1994年的《布达佩斯备忘录》——当年乌克兰交出了核武器,换来美国、英国和俄罗斯的“安全保证”。结果呢?纸上谈兵。 特朗普的算盘 那特朗普为什么非要插手?
一方面,他的确希望在历史上留下“世纪调停人”的名号——想象一下,如果他能在任期内宣布“我结束了俄乌战争”,这会成为他的政治遗产。 另一方面,他对“和平协议”的定义似乎和外交官们不太一样。哈斯直言:特朗普常常把“停火”当作“和平”。比如他曾说以色列和伊朗之间已经实现了和平,但事实上,两国根本没有签署任何条约,最多只是暂时没开火而已。 所以,当特朗普说“我要带来和平”,可能只是意味着“让他们先别打了”,并不涉及复杂的领土和赔偿。 人际关系重要吗? 特朗普和普京之间的私人关系,是否真的能改变局势?哈斯的回答很冷酷: “几乎无关紧要。”
他说,美国总统们总是高估人际关系。罗斯福觉得自己能搞定斯大林,小布什曾经说看见普京的眼睛就知道他“灵魂善良”。拜登也常常强调外交依赖“个人关系”。 但现实是,普京有他的战略目标,泽连斯基有他的生死存亡,特朗普有他的政治算盘。个人关系可能让气氛缓和一点,但决定不了战争与和平。 真和平?恐怕还要几十年 在哈斯看来,真正的“全面和平协议”也许要几十年才能出现。原因很简单: 领土问题没法解决。普京不会还地,乌克兰不会认输; 战争赔偿、战争罪追责,牵扯太深; 两国社会对彼此的敌意已经根深蒂固。 所以,最现实的就是“冻结冲突”——哪怕几十年都拖不出结果,也比继续打下去强。 和平不是童话 理查德·哈斯最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: “停火虽然不完美,但比继续战争好得多。至少人们能过日子。”
这或许就是当下世界能给乌克兰和俄罗斯最诚实的答案。特朗普梦想中的“世纪和平”,看起来更像是一场海市蜃楼。真正能拯救普通人的,可能只是一份看似平淡的停火协议。
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